四.紧固件制造流程制定中的典型问题
由于紧固件产品与工艺的某些特殊性,在其制造流程的确定中相应存在一些特殊问题,现就一些较典型的问题介绍如下,这些问题大多也是行业今后有待进一步解决的课题。
1. 外螺纹件热处理工序的排序问题
现在,需经热处理的外螺纹紧固件日益增多,其螺纹精度大多数不低于6级,较高的为5级甚至4级,热处理工序在流程中的位置(相对于螺纹加工工序)可有三种选择:
(1)先加工螺纹后热处理。对于6级精度的产品(如通用的标准螺栓、螺钉),往往在螺纹加工完成之后进行热处理,主要的有利点是在低硬度条件下滚压螺纹的经济性和效率最高。但其不利之处也不少,其一是,热处理工序不可被免影响螺纹精度(微量变形,微量氧化等),为保证成品精度,不得不压缩螺纹加工的公产带,对螺纹精度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都存在负面影响。其二是,螺纹加工后至热处理的工序流转难以避免的对螺纹的磕碰,成为影响螺纹成品质量的重要因素。对较大、较重的产品,往往在螺纹验收时经常被拒收,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。
(2)热处理之后再加工螺纹。据一般经验,4级、5级精度的产品,采取后热处理,螺纹精度将难以保持,几乎是不可行的。因而对于4或5级精度螺纹的产品,后加工螺纹基本是唯一的选择。而其中的高强度(10.9级或12.9级)产品,螺纹滚压十分困难,经济性与效率都相当低,但只能不得已而为之。对于6级精度、较大、较重的产品,则存在先、后热处理两种方案间权衡的问题。从提高质量竞争力的角度考虑,一些企业宁愿牺牲螺纹加工的经济性与效率,有逐步转向先热处理后加工螺纹的趋势,这正是经过总体技术、经济权衡的一种选择。
(3)加工螺纹后热处理,而后再回滚螺纹。这是一种
折中方案,其经济性如何,尚无定论,对质量的可靠性也有
所影响,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不多。外螺纹件热处理工序排序的难点在于,两种方案都存在较大的不利之处。从工具、工艺技术方面大力提高现有水平,才有有可能扩大采用后加工螺纹的方案,这可能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出路。想杜绝磕碰和完全消除热处理变形,前人已经做了很多努力,但这不是纯技术问题,看来简单而实际上极为困难,想达到理想的状态,几乎没有可能。
2.内螺纹件热处理工序的排序问题
内螺纹件热处理时的变形更为严重且不稳定,而在热处理前、后进行螺纹加工的难度差别更大,使得排序更加成为一个两难问题。可选方案也不外有三:
(1)先加工螺纹后热处理
环形零件的热处理变形极难掌控,即使是6级精度螺纹,产品螺纹质量也难以稳定,因而是不可取的。基于热处理之后攻丝的困难实在太大,仍有一些企业在为寻求变形极小、而且稳定的热处理工艺进行努力。不过,不少企业的长期实践表明,除非有某种奇迹性的技术出现,这种努力会是无益的。
(2)先热处理后加工螺纹
此方案的主要困难在于高硬度产品的攻丝,效率低而成本高,但螺纹质量,无论4、5、6级,均可确保。
(3)折中的方案
先攻丝(适当缩小螺纹尺寸),后热处理,而后再回攻。同外螺纹产品的折中方案一样,其优劣也尚无定论,因而实际采用的不多。
内螺纹件热处理工序的排序问题,比外螺纹件更为困难和复杂,这是内螺纹件设计先天存在的“隐患”,即带较高精度内螺纹的、热处理变形难以稳定的环形件本身固有的矛盾。理论上的出路不外两条,或者出现一种几乎无变形的或者变形十分稳定的热处理工艺(现实可能性极小)。或者,在提高攻丝效率和工具寿命上不断有所提高,从而推广采用后攻丝的方案。就现实而言,在这方面,是大有潜力可挖的。例如,改进丝攻寿命的很多技术(表面强化,改变材质,润滑剂等),在国外已经广泛采用,而在国内尚待推广。
3.采用何种工艺技术的权衡
为各工序选择何种工艺技术是拟订制造流程的另一主要内容,它与流程的排定往往互为因果,相互影响,常见的
问题有:
(1)需要以塑性成型制出产品形状(螺栓等的头部,螺母等的外形等)时,采用“冷成型”或者“温(热)成型”?采用“多工位成型”或者“分序成型”?
(2)成型用材料断面形状选择“圆断面”或者“特定断面”?
(3)成型前的原材料采用“冷拔精确料”或者“热轧料”?
(4)冷拔精确料由“企业自行解决”或者由“钢厂(材料改制厂)直供”?
(5)原材料的表面缺陷采取“改制时剥除”或者“改制后剥除(如磨削)”或者“在以后加工时除去”?
(6)外螺纹件的杆端倒角采用在成型同时镦出,或者于成型后以另一工序以机械加工(车或铣)制出?
(7)具有精密杆部的外螺纹件(如与“铰制孔螺栓”类似产品),其精密杆部在镦制杆胚的基础上,采用“车+精磨”或者“粗磨+精磨”或者“缩杆+精磨”进行?
(8)具有异形头部的螺栓类产品,其头部的非对称部分采用“直接镦成”或者“铣制”或者“车制(以一种特殊夹具)”?
(9)外螺纹加工采用“搓丝”或者“滚丝”?
(10)内螺纹加工采用“切削式攻丝”或者无切削的“挤压式攻丝”?采用“自动攻丝机”或者“多头攻丝机”或者“单头攻丝机”?
(11)无法采用多工位成型的特殊螺母(如特薄、特厚),采用“分序冷挤压”或者“成型材料车削”或者“温(热)成型”?
(12)杆部带孔的外螺纹件的钻孔,在螺纹加工之前进行或者在螺纹加工之后进行?
(13)槽形螺母的槽采用“铣制”或者直接于成型时“镦制”?
4.挑选工序的安排,在某工序之后或者在成品包装之前?采用人工挑选或者自动机挑选?
5.质量控制点或检查工序的安排,哪些工序安排为质量过程控制的点?哪些工序安排序后检查?是否设置出厂前的全面验收检查?
6.包装可采用“人工包装”或者“自动(半自动)包装”等。
五 结语
紧固件制造流程关系到专业企业投资、生产的经济效果以及产品质量,归根结底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竞争能力,因此,应予以高度重视,必须加强制造流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。制造流程的制定是技术、经济综合权衡、选择的过程,是技术与经济以及经营方针、策略的综合。制造流程与工艺技术互为因果,相互影响。作为制定、改进制造流程的技术基础,有必要持续地开发、储备工艺技术。尚有许多与紧固件制造流程相关的问题有待解决,将是行业今后的长期课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