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作模具(包括冷冲、冷镦模具)是紧固件及各类薄壁异形件制造技术的重要基础,模具品质不仅关系到制品的质量和性能,而且直接影响到制造成本和效率。
冷作模具寿命与模具结构形状、模具材料性能、设计思路与工艺方案、制造加工技术水平、热处理技术与品质、使用与维护以及生产系统管理水平等环节都有密切关系,而且各种因素的交错影响比较复杂,难以进行定量分析,甚至有时作定性都是困难的。
下面对影响冷作模具寿命的各种因素作一些概略分析。
宜兴上标通用冷镦机
1. 冷冲零件的设计
薄壁异型件的工艺性直接影响冷冲工艺的模具结构,因而影响冷冲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成本。为此,零件的设计应当考虑冷冲工艺的约束,严格控制冲压、冲裁零件外形和结构尺寸的边界极限,即孔径、孔距、圆角和搭边极限等。尽可能选择强度低和厚度小的材料,如St12、Q195或08F、10#钢,这样才能延长冷作模具的寿命。
2. 冷冲工艺过程制订
在制定冷冲、冷压工艺过程中,首先构思若干可能的排样方式,择优选取。排样要考虑材料利用率,但是必须使其满足边界极限值的要求,即满足料边搭边值A=1.2t(t为材料厚度)的极限值,改善模具侧向力,减少模具磨损。根据试验,如果搭边小于正常值的50%,模具寿命将降低50%~70%。特殊异型件必须经过验算后才能确定是否适用冲压、冲裁加工,否则无法达到模具使用的经济性。
3. 模具结构
模具结构包括模具几何形状、模具间隙、冲头长径比、端面倾斜角、过渡圆角半径、装配结构等等。模具结构方案和技术参数是否合理将对模具寿命起到决定性作用。模具的结构方案取决于紧固件、异型件制品形状、尺寸精度、批量等,并需要从模具的经济性要求出发,拟定出相应的模具结构。对短期小批量产品,则宜采用简易模具结构;对属于长期大批量生产则宜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模具结构,如复合模、级进模。因为一种模具的高寿命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模具的高造价;对那些小批量生产的场合,高寿命也是一种浪费。
冷作模具的两个面相交处,都会用圆角半径相连,如图1。圆角半径分为外(凸)圆角半径和内(凹)圆角半径。工作部位的圆角半径的大小,不仅对工艺及薄壁成形件质量有影响,也对模具的失效形式及寿命产生影响。
宜兴上标通用冷镦机
一般来讲,凸的圆角半径对冷作工艺影响大,过小的凸圆角半径在板料拉深、冲裁中增加成型力;凹的圆角半径,对模具的寿命影响大,小的凹圆角半径会使局部受力恶化,在圆角半径处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,易萌生裂纹,导致断裂。此外,非工作部位凹的圆角半径过小,也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应力集中,使抗偏载、抗冲击的能力降低。
4. 模具的间隙
冷作模具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大小及其均匀性(包括设计间隙和动态间隙),不但紧固件、异型制件质量有明显影响,而且也是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间隙过大,材料会产生撕裂或在切断面周边出现大的压塌角和毛刺,毛刺高度可达数毫米。因此,冲压件难以达到尺寸精度和断面质量要求;间隙过小,凸、凹模刃口容易崩裂,产品断面出现反向拉拔状毛刺、锐边等。虽然冲压件的尺寸精度和断面质量较好,但冲压、冲裁力明显增大,磨损加大,会使模具寿命降低。
如果间隙不均匀,上述现象会出现在模具的相应部位,这显然对冲压件质量和模具寿命会不利。故选择合理的间隙,是获得优质产品和提高模具寿命的基础。所谓合理的间隙,实际上是在产品质量和模具寿命之间求得平衡的一种选择。在一定范围内,减小间隙对提高冷作模具精度有利,但一般会缩短模具寿命,而为提高模具寿命加大间隙又会降低冲压件精度。
根据实际情况,有两种合理间隙值可供选择参考:
①合理间隙值为保证产品特殊的质量要求,适当降低模具寿命而采用小间隙,对中、低碳素钢,一般取板厚t值的5%~8%;②合理间隙值是保证模具最高寿命,就是选择力和功耗较小的间隙,这种间隙仅能保证产品的一般精度,其间隙值一般取板厚t值的20%~30%。合理间隙值的选取没有统一的标准,大多是根据设计经验和生产实际灵活掌握。
5.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
根据多年冷作模具使用和失效情况统计,模具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材和热处理工艺制定。
冷冲模钢的种类很多,较常用的有T10A、T12 A、9Mn2、9Mn2V、CrWMn、9SiCr、Cr12、Cr12MoV、7Cr7Mo2V2Si(LD)、6Cr4W3Mo2VNb(65Nb)钢等。冷冲模具的选材原则是在保证模具(主要是指凸模、凹模)使用性能前提下,尽量选择经济实惠的材料。但为了提高模具寿命,一般选用计算要求更高一级的材料。对于制品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,冷冲模具承受的平均工作应力约500N/mm2,使用硬度60~62HRC。
从经济分析角度来看,冷作模具材料(凸模、凹模)的费用约占模具总费用5%~8%,最高也不超过10%~15%,选用高一级材料虽然成本稍有提高,但模具寿命较原级材料提高2~3倍,所以综合效益还是可取的。另外在选择冷作模具材料时,选择加工性能好、热处理淬火时畸变小、淬透性高、耐磨性好的高合金钢。
冷作模具各性能之间是有一定矛盾的,所以应根据材料性质、生产量,模具形状的复杂程度,模具大小,制造技术条件和材料的采购供应环境等综合因素选择。
根据能量守恒原理,凸模的扩展极限速度可达
103m/s。当冷作模具结构存在应力集中,如凸模过渡区r≤1mm时,应力集中系数Kt=2;凹模台阶处r=3mm时,Kt=1.3,甚至机械加工刀痕、磨削粗痕迹等均可成为过载失效的薄弱环节,产生断裂事故。故冷作模具的硬度高低对模具的寿命影响很大,这是因为硬度指标和模具材料的许多力学性能指标关系密切,如随着硬度升高,模具钢的抗压强度、耐磨性和抗咬合能力等指标也升高,而其韧度、冷热疲劳抗力等指标下降。经验表明,模具的早期失效,大多数是由于硬度过高而断裂,少数是由于硬度过低而变形、磨损。
采用T10A钢制作60#钢锥垫Φ22×Φ10×2冲裁模硬度为53~56HRC时,只冲几千次,模具便产生磨损,零件上毛刺就已经很大,若将材料改为Cr12MoV,硬度提高到60~62HRC,寿命可达5~6万次,但如果继续提高硬度,则会使模具出现早期断裂。因而,在一定条件下,存在着模具工作硬度的最佳值。
为了提高整套冷冲模具的使用总寿命,而且便于维修,凸、凹模的硬度应合理匹配。如在内外锯齿垫圈的冲裁模中,凸模相对地便于制造和更换,因而凹模的硬度应略高于凸模,以防止发生啃模或咬合时损坏凹模。但是对于冲裁硬度≤0.3mm以下的冲模或小批量冲裁薄板的冲模,生产上也采用“半硬凹模加全硬冲头”的硬度匹配,冲头取58~62HRC,凹模取42~48HRC。这样,一方面可以防止二者均被啃伤;另一方面,当凹模损伤或磨钝后,可采用锤击凹模刃口的方法修复尺寸。
6. 其它
冷作模具管理环节对其寿命的影响也是很大。模具安装在冲床、压力机等设备上,服役之前、服役之后及服役间隙停顿过程中的维护称为现场维护。现场维护对冷作模具十分必要,它包括模具工作过程中的清屑、润滑、设备检查(如导轨间隙等)以及停工后的刃口间隙观察,联结螺栓(螺钉)的检查,易损件的更换等。冷作模具的非现场维护是指模具从设备上拆下来的维护、保养,包括尺寸检查、焊补、修磨等等。
冷作模具保养时,应考虑以下环节,刃口和凹模定期加油润滑、及时清理废料,保持模具清洁,定期检查模具的弹簧、橡胶及导向件是否损坏或失效,必要时进行更换。冷作模具的正确使用和妥善保养、维护是延长模具寿命的一项重要措施。